logo

7、代码生成

作者
Modified on
Reading time
8 分钟阅读:..评论:..

代码生成是编译过程的最后阶段,它将优化后的中间表示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汇编代码或机器代码。这个阶段直接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和资源使用,因此在编译器设计中占据着关键地位。

7.1 代码生成概述

7.1.1 代码生成的目标和挑战

代码生成的主要目标是生成正确、高效的目标代码。具体包括:

  1. 正确性:生成的代码必须准确实现源程序的语义。
  2. 效率:生成的代码应该高效利用目标机器的资源。
  3. 紧凑性:生成的代码应该尽可能小,以减少内存占用。
  4. 可重定位性:生成的代码应该易于在内存中重定位。

代码生成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:

  • 指令选择:为中间代码选择最合适的目标机器指令。
  • 寄存器分配:有效管理有限的寄存器资源。
  • 指令调度:安排指令执行顺序以最大化并行性。
  • 目标机器特性的利用:充分利用特定处理器的特殊指令和功能。

7.1.2 代码生成的输入和输出

代码生成器的输入通常是经过优化的中间表示(如三地址码或四元式),输出是目标机器的汇编代码或直接的机器代码。

### 7.1.3 代码生成的主要步骤 代码生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:

  1. 指令选择
  2. 指令排序
  3. 寄存器分配
  4. 指令调度
  5. 目标代码优化

这些步骤可能以不同的顺序执行,或者交织在一起进行。

7.2 指令选择

指令选择是将中间表示的操作映射到目标机器指令的过程。

7.2.1 指令选择的基本策略

指令选择的基本策略包括:

  1. 模式匹配:将中间代码模式匹配到目标机器指令模式。
  2. 树覆盖:将中间表示的语法树用目标机器指令覆盖。
  3. 动态规划: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找到最优的指令序列。

7.2.2 基于树覆盖的指令选择

树覆盖算法将中间表示视为一棵树,然后尝试用目标机器指令"覆盖"这棵树。每个指令对应树的一个子树。

上图表示表达式 (a + b) * c。指令选择过程会尝试用目标机器的指令覆盖这棵树,例如:

  1. 使用 ADD 指令覆盖 "+" 节点和其子节点。
  2. 使用 MUL 指令覆盖 "*" 节点和其子节点。

7.2.3 复杂指令集的处理

现代处理器往往具有复杂的指令集,包括多操作数指令、特殊目的指令等。处理这些指令需要更复杂的指令选择算法,如:

  • 多模式匹配
  • 带成本的树覆盖
  • 整数线性规划

7.3 寄存器分配

寄存器分配是决定哪些变量在何时存放在寄存器中的过程。由于寄存器访问速度远快于内存,有效的寄存器分配对生成高效代码至关重要。

7.3.1 寄存器分配的基本问题

寄存器分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:

  1. 寄存器数量有限
  2. 不同变量的生命周期可能重叠
  3. 某些指令可能要求特定的寄存器

7.3.2 图着色寄存器分配

图着色是一种常用的寄存器分配方法。步骤如下:

  1. 构建冲突图:节点表示变量,边表示变量生命周期重叠。
  2. 为图着色:每种颜色代表一个寄存器。
  3. 如果无法用给定数量的颜色着色,则溢出某些变量到内存。
    上图展示了一个变量冲突图。假设我们有3个可用寄存器,一种可能的着色方案是:
  • a, d, e 分别使用不同的寄存器
  • b 和 c 需要溢出到内存

7.3.3 线性扫描寄存器分配

线性扫描是一种更快速但可能次优的寄存器分配算法。它按程序顺序扫描变量的生命周期,为每个变量分配可用的寄存器。

上图展示了变量生命周期,线性扫描算法会按时间顺序处理这些生命周期,尽可能复用寄存器。

7.3.4 寄存器分配的优化策略

一些常用的优化策略包括:

  1. 寄存器合并:将多个短生命周期的变量分配到同一个寄存器。
  2. 寄存器重命名:通过重命名寄存器来延长变量在寄存器中的生命周期。
  3. 循环优化:优先为循环中的变量分配寄存器。

7.4 指令调度

指令调度旨在重新排列指令顺序,以最大化指令级并行性,充分利用现代处理器的流水线和多发射能力。

7.4.1 基本块内指令调度

基本块内指令调度试图在不改变程序语义的前提下,重新排列基本块内的指令顺序。 上图展示了一个基本块的指令依赖关系。一个可能的优化调度是:

  1. load r1, [addr1]
  2. load r2, [addr2]
  3. add r3, r1, r2
  4. store [addr3], r3

这样可以让两个 load 指令并行执行,利用内存访问的延迟时间。

7.4.2 全局指令调度

全局指令调度在更大的范围内移动指令,可能跨越基本块边界。常见技术包括:

  1. 跟踪调度(Trace Scheduling)
  2. 超级块调度(Superblock Scheduling)
  3. 区域调度(Region Scheduling)

7.4.3 软件流水

软件流水是一种循环优化技术,它重新安排循环迭代的指令顺序,使得多个迭代的指令可以并行执行。

上图展示了软件流水的效果,其中A、B、C、D代表循环体中的不同阶段。通过重叠不同迭代的执行,可以提高指令级并行性。

7.5 目标代码优化

在生成目标代码后,还可以进行一些特定于目标机器的优化。

7.5.1 窥孔优化

窥孔优化检查短序列的指令,并用更高效的指令序列替换它们。例如:

mov r1, 0 add r1, r1, 1

可以优化为:

mov r1, 1

7.5.2 分支优化

分支优化包括:

  1. 分支预测:根据静态分析或profile信息优化分支指令。
  2. 分支消除:将条件分支转换为条件执行指令。

7.5.3 地址计算优化

优化复杂的地址计算,例如将数组索引计算简化为增量更新。

7.6 目标相关的代码生成

不同的目标架构可能需要特定的代码生成策略。

7.6.1 CISC架构的代码生成

CISC(复杂指令集计算机)架构的特点是指令集丰富,单条指令可能完成复杂的操作。代码生成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复杂指令。

7.6.2 RISC架构的代码生成

RISC(精简指令集计算机)架构的特点是指令简单统一,但执行速度快。代码生成需要更多地关注指令调度和寄存器使用。

7.6.3 VLIW架构的代码生成

VLIW(超长指令字)架构依赖编译器来安排并行指令。代码生成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指令打包和调度。

7.7 代码生成的评估与优化

7.7.1 性能度量

评估生成代码质量的指标包括:

  1. 执行时间
  2. 代码大小
  3. 能耗
  4. 缓存性能

7.7.2 反馈导向优化

使用实际运行的profile信息来指导代码生成和优化决策。

7.7.3 自适应优化

在运行时动态重新编译和优化热点代码,以适应实际的执行情况。

7.8 新兴技术和未来方向

7.8.1 机器学习辅助的代码生成

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改进指令选择、寄存器分配等决策。

7.8.2 针对新型硬件架构的代码生成

为量子计算机、神经网络处理器等新型硬件生成专门的代码。

7.8.3 跨平台代码生成

开发更强大的跨平台代码生成技术,以支持日益多样化的计算设备。 本章详细介绍了代码生成的各个方面,从基本的指令选择到复杂的指令调度和目标相关优化。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编译器后端的核心,为生成高效、可靠的目标代码提供了基础。随着计算机架构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,代码生成技术也在持续演进,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。